乌兰察布市稳步发展残疾人事业 残障群体幸福感不断提升
来源:乌兰察布市残联     时间:2021-01-15     作者: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2020年,我市残联对残疾人教育就业方面、精准康复服务方面、残疾大学新生助学方面等工作不断加码,使我市残疾人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目前,我市建档立卡残疾人19352人已全部脱贫,市残联全年共投入经费396.82万元满足残疾人辅助器具的需求,23名考入大学的残疾新生均取得助学资金……一项项普惠举措,让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在各行各业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奏响了一曲曲壮丽的生命凯歌。  

  大力扶残助残,普惠措施不断完善  

  “现在每个月都能赚3000多元的工资,不仅减轻了家里的生活负担,还让我觉得自己也是对社会有用的人。”在一家盲人按摩店工作的赵燕霞说。

  赵燕霞今年42岁,6岁时因病致盲的她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工作,2020年3月参加了残疾人就业培训。多年的残疾让她变得自卑,在她心里,虽然已经结婚生子,但是还是不能向正常人一样生活。

  残联工作人员通过交流沟通,让赵燕霞站在了人生新的十字路口上。带着犹豫和忐忑,她开启了为期4个月的保健按摩培训。培训结束,她又在各部门的帮助下找到工作。有了与外界的接触和经济收入,赵燕霞变得自信、乐观起来,日子也越过越幸福。

  据乌兰察布市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副主任侯慧介绍,市残疾人培训中心重点面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开展残疾人烘焙制作、保健按摩和电焊培训班,帮助有就业愿望的40多名贫困残疾人及家属掌握实用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并协调人社部门对37名学习盲人按摩和10名学习电焊的残疾人进行了职业资格鉴定考试。

  除了残疾人就业培训,市残联在教育就业工作方面开展残疾人就业创业企业补贴、盲人医疗按摩诊所补贴申报审核工作,为8个旗县20家残疾人就业创业企业下达补贴资金185.1万元;为4家温馨家园下达建设补贴资金120万元;下达学前教育机构补贴资金7万元;为3家盲人医疗按摩诊所拨付补贴资金4万元;拨付城镇残疾人技术培训和农村牧区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补贴资金3.6万元。

  同时开展2020年残疾大学新生助学工作,为我市2020年考入大学的23名残疾新生发放补助,其中本科生6名,每人补助2000元,专科生17人,每人补助1000元。  

  打通残障事业“最后一公里”  

  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商都县残疾人康复中心、乌兰察布市朝聚眼科医院、丰镇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和四子王旗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康复定点机构接受免费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达122人次,为55名贫困听力残疾儿童佩戴了“络+笔”助听设备。在残疾儿童免费康复训练中,优先保证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家庭中的残疾儿童。截至目前,全市有康复需求3019人,得到康复服务2938人、康复服务完成率97.3%。

  9岁的白佳欣就是一名受益儿童。由于出生就有听力障碍,佳欣父母曾带他到多家医院进行医治。

  白佳欣和父母居住在集宁区鸿玉小区,父亲白雪飞夏天在工地打工,冬天没活干,妈妈是一名家庭妇女。全家人一年都只靠着父亲赚来的4万元维持一年的生计。

  “换人工耳蜗孩子就能有正常听力!”在孩子2岁时,白雪飞带他去医院检查,这一好消息让白雪飞激动的直跺脚:也给白雪飞全家奇迹般的希望。可20多万元的费用让这个没有太多积蓄的小家庭大吃了一惊。

  后来,当地残联为白佳欣报销了人工耳蜗的全部费用,他本人只花了不到2万元的住宿和康复费。现在孩子上了2年级,听力几乎不受影响。看到孩子现在同别的孩子一样上学、玩耍,白雪飞夫妻俩高兴极了。

  据市残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满足残疾人辅助器具的需求,全年共投入经费396.82万元,购买轮椅、助听器、残疾人无障碍升降平台等各类辅助器具7501件,为6500多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各旗县(市区)残联也积极争取资金179.2万元,为有需求的残疾人采购各类辅助器具2117多件。自治区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阳光伴我行”集善明门儿童轮椅项目捐赠我市儿童轮椅90辆,现已全部配发到残疾儿童手中。

  加大扶持力度,助残路上不落一人  

  2019年底,协调市人社局为乡镇(街道)、社区残协委员理顺了公益岗位,从2020年开始,为乡镇(街道)、村(社区)残协1534名专职委员每人每年办理意外伤害保险150元,保额为15万元,保证了他们在工作期间的安全。春节前夕,开展了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先后走访慰问四子王旗扶贫点生活困难党员干部群众、包联小区老党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和驻村工作队,共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家庭118户、困难老党员16户,为他们送去慰问金8万元,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了残疾人身边。

  市残联组织开展了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助残日期间为全市范围内有辅具需求的残疾人免费发放各类辅助器具5896件。

  按照工作需要,调整了乌兰察布市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单位。认真做好“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工作,进一步拓展残疾人诉求表达方式,为残疾人信访反映情况,投诉请求提供便利。截至目前共接待来信、来访残疾人26人次。

加大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争取上级资金283万元为808户重度残疾人实施了家庭无障碍改造,市本级投入84万元资金为240户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到目前为止已全部完成改造。

  为279名下肢残疾人发放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7.3万元,补贴资金的发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残疾人的经济压力。为了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协调各旗县开通了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工作。组队参加自治区残联举办的《残疾人保障法》知识竞赛,取得团体第三名。

  每项残疾人普惠举措,无不受到我市残疾人群体的一致好评。化德县的陈明亮今年48岁,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下肢残疾。在记者问道是否生活中有很多不便时,陈明亮笑笑说道,因为记忆中没有走的记忆,所以也不会不习惯。

  原来的陈明亮很少出门,据陈明亮讲述,自己与78岁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因为楼道不适合安坡道,门前的4节台阶就成为了陈明亮与外界的一座“大山”,自己出趟门要亲戚们都过来帮忙。为了不给大家添麻烦,陈明亮渐渐习惯了不出门。

  2019年9月,县残联为陈明亮家安装了供残疾人使用的升降平台。这使陈明亮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陈明亮基本天天出门、能开车、想创业,还加入了县里的残疾人文艺团,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陈明亮说:“感谢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注,大家的帮助像阳光一样照进我们心里,让我们的日子过的越来越明朗。”